4月11日至13日,在党委书记杨欣斌的带领下,来自集成电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20位深职学子跨越山海,奔赴贵州开启“走读中国”——“思政大课”实践教学。3天时间,同学们走进遵义会议会址,于历史长廊中触摸红色印记;瞻仰红军山烈士陵园,在低泣雨声里缅怀英雄先烈;踏入甘溪林场,于青山绿水间细读生态篇章;登上“中国天眼”,向星河璀璨处放飞青春梦想。
寻根红色沃土赓续精神血脉
11日下午,团队前往遵义会议纪念馆,参观了作战室与彭德怀、杨尚昆、刘少奇、李卓然等革命先辈的住处,依托实景构建起对遵义会议的认知。在遵义会议伟大转折陈列馆中,重温了中国工农红军波澜壮阔的历史,感悟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参观结束后,杨欣斌勉励同学们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要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勇建强国之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思政大课”教学现场。
缅怀革命先烈淬炼信仰之光
12日上午,团队冒雨登上316级台阶,青松翠柏间的红军山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全体师生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默哀缅怀、鞠躬致敬。随后,杨欣斌带领全体党员师生重温入党誓词。白菊束束,誓言铮铮。仪式结束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部老师夏明禄进行现场教学,他讲述了中央红军长征中牺牲最高职务将领邓萍、血洒遵义老鸦山的红军将领钟伟剑、“红军菩萨”龙思泉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在场师生无不动容。红军事迹代代相传,革命精神熠熠生辉,先烈用生命标注的精神海拔,永远是我们攀登的方向。
团队前往红军山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守护绿水青山书写生态答卷
12日下午,团队到达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的甘溪林场。在杉木参天、清泉和鸣的生态廊道间,林场场长史禹带领青年学子踏访2011年习近平同志调研足迹,在青山绿水间上了一堂思政大课。在史禹生动风趣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到这座林场的“前世今生”:从伐木谋生的艰难起步,到封山育林的生态觉醒,再到林下经济与研学基地的创新实践,这座林场凭借着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完成了从“砍树卖钱”到“护绿生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片黔南青山正以蓬勃生机,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佳篇。
在甘溪林场进行“思政大课”现场教学。
仰望星空逐梦科技报国担当
13日上午,团队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一同深入黔南腹地平塘县。登临“中国天眼”观景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如一枚镶嵌在喀斯特洼地的银色巨眸,六座支撑塔如巨人手臂般拱卫四周,“托举”着被称为“天眼瞳孔”的馈源舱。通过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同学们逐渐解开这座超级望远镜的建造密码:从云贵高原独特的地质屏障到主动反射面技术突破,从脉冲星捕捉到外星文明观测使命……当听到总工程师南仁东二十二载栉风沐雨的坚守,终使观天巨目凝望苍穹时,同学们更加明晰匠心坚守的重要内涵。
两校师生在“中国天眼”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本次思政大课,深职师生跨越黔山贵水,铸红魂、祭英烈、踏青峰、问苍穹。杨欣斌总结时表示,要将四次精神洗礼化作前行的精神动力,用青春年华在民族复兴赛道上跑出深职身影、赛出精彩成绩。
开展“思政大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思政大课采用现场教学模式,旨在突破理论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情境浸润与实践参与促进知行转化。同时,学校联合兄弟院校构建校际联合教研室,突破单一院校资源边界,通过师资共培、课程共建、课题共研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理论共创-实践共行-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网络。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依托校际联合教研室,协同开发革命老区、科创高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主题实践路线,打造“思政大课”育人品牌。同步完善实践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预习启思-实践内化-反思升华”三阶递进机制,并通过动态成长追踪确保实践教学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提升的双重闭环。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 凡/文 集成电路学院 许菀殷 电信学院 梁中天 林锦耿/图)